AI在內容分發上的絆腳石
在移動互聯網技術和智能終端大量普及的當下,佛山地鐵全面啟用“手機一卡通”,是方便市民日常出行的便民舉措,也是邁向智能交通和智慧城市的探索。據報道,由于這項新技術剛剛應用,目前還存在幾個短板:一是包括蘋果在內的部分品牌手機還不能刷;二是還不支持在線退費和領取電子發票;三是有屢次刷不上的情況,在高峰時期易引起旅客擁擠滯留。
從技術角度說,“手機一卡通”所依賴的NFC功能,簡單說就是使閘機的感應器能識別手機中的專門芯片,從而實現電子支付。因此,“手機一卡通”的有效使用,需要手機軟硬件和權限都適配移動支付系統,這就對使用者的手機設置了一定門檻,未來還需在實踐中不斷改進,提高支付系統的兼容性和敏銳性,為乘客提供更優化的服務體驗。
發展智能交通離不開移動支付技術,早在2016年7月1日,我國就實施了《交通一卡通移動支付技術規范》,為全國交通運輸行業提供了統一的移動支付技術標準和規范。在此基礎上,全國公共交通遠景展望將實現互聯互通,全國客流可實時顯現為信息流,這對我國交通規劃、客運銜接、公共安全、成本收益分析都將大有幫助。
智能交通需要因地制宜、因時制宜,其著眼點應該是讓市民出行更加方便。今年以來,各地智能交通建設都在提速。6月,山東青島推出了支付寶、微信等多種“移動支付”的公交線路。7月,廣東深圳開通交通二維碼支付,市民可選擇NFC支付、信用支付、二維碼支付等多種支付方式。8月6日,貴州貴陽也推出了支持二維碼掃碼移動支付的BRT(快速公交系統)。這些技術和機制創新都有效地減少了用戶支付環節,節約了乘車時間,改善了用戶體驗,進而提升了地方公共服務水平,帶動了區域經濟結構加快轉型發展。
科技,讓人類生活更美好。智能交通,說一千道一萬,是要讓旅客在交通出行中更加方便、快捷、省事。智能交通建設需要強化親民便民惠民的理念,不妨在推進“手機一卡通”工程時配套推進支付方式改革,例如在窗口或自動購票時增加支付寶、微信等普及化的支付方式,從而讓智慧出行多一種選擇。
推薦產品
同類文章排行
- 主機按鍵無作用?
- 智能家居發展迅猛 對講行業如何分一杯羹
- 圖像有關的排除方法
- 智慧社區推動安防 樓宇對講成市場入口
- 政策利好中國大數據行業發展
- AI在內容分發上的絆腳石
- 與開鎖有關的故障
- 主機呼不通任何分機或呼通斷線?
- 家庭安防聯合智能家居 只為安適生活!
- 故障排除方法和要點